pastedGraphic.png

“ 我一直在寻找生活碎片中的戏剧性以及可能性的连接,在我一直以来的创作之中会有两条线索贯穿到创作里,一是对作品主题的理性探讨,另一方面则是一种荒诞感的建立。在创作中,我会关注情感的富足程度会有多少,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友好的空间。”

—— 马骏

pastedGraphic_1.png

毕业展现场:整件装置作品由装满盆栽的花架(定时转动),平放于地上的显示器,显示器上的亚克力箱体里装着苔藓的试管,墙上的投影,播放环境音的喇叭等构成

Q1: 请整体介绍一下您的毕业作品?

一种人工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秩序的,或是粘稠的,隐蔽的,这件作品尝试探讨了机器计算与自然逻辑之间的混合联系。通过技术性的介入当下的人工自然模式(审美的、设计的、以植物为中心物质与能量交换),通过机器计算找到植物群体之中距离的最优解。

这件作品是我的一次对于外在自然秩序重新分配的尝试 ,在此我以距离这一概念作为了主要的切入点, 距离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生活的很多内容有着联系,距离也同时是感官经验的一部分。在此我拟造一个自主的,对抗与平衡同时存在的 “ 自然 ” 模式,在这样的自然模式空间之中人并不是主角,而是与自然平等对话的一种状态,人造的,数据的,同时并不是以人作为主角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我想把更多的体验与理解的意义交给观众。

Q2: 它的灵感来自哪里?

灵感来自于我生活空间中由于审美需求而设计的公园里植物位置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植物死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主题通过文字来描述总是会失去很多感性的色彩,或者说我更多的是介入了一种实验性的尝试,我很好奇如果人们的设计存在bug,那么是否可以交给计算机?

Q3: 你是怎么完成它的?

手+脑子

Q4: 创作这件作品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创作这件作品最大的困难是找到创作的逻辑,我是不相信艺术有方法论的,不仅仅是这件作品,在每件作品最难的就是找到符合作品的逻辑,一旦找到,后面的工作就很顺畅了。 

Q5: 完成这件作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

Q6: 毕业后,你的新目标/新计划会是什么?

首先,不想做艺术家,其次,继续做我喜欢的创作,最后,好好教课,担起老师的责任。

“ 试管里装着带有传感器的苔藓,我把它们放置在了一个亚克力盒子里面,底部是一个显示器,显示器中变化的波动可以说是植物们自己的 ‘ 语言 ’ 吧,可以被理解为涟漪,或者是无限延伸的空间都可以。

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尝试在真正的自然与人造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所以在这一部分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呈现一种总体感受。”

“ 盆栽底部嵌入传感器装置,用于收集植物生命信息。”

“ 花架设定了每隔几秒钟,会发生一次转动,有人会问转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植物的受光均匀吗?怎么说呢,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我的理解是,这是植物们在 ‘ 协商 ’,在这面不仅有对于光、湿度、温度的需求,还有植物自己的 ‘ 声音 ’ 通过模块捕捉,这些植物是各自独立的,然而它们的运动轨迹是在计算机内 ‘ 经过协商 ’ 得到的一个移动方向,这里面我用到了算法。这个转动的结果也不是经过我控制的,前期测试时,傍晚的时候我把它放在工作室里让它自己运行,第二天我再去的时候它自己走到了工作室的玄关处。”

“ 在视频中你可以听到一种声音,这是为了空间的体验氛围而制作的,有宇宙的声音,还有植物自己的信号被我提取到用midi合成的声音,等等。”